酷夏到來,不僅頭上冒汗,有香港腳的人更因流汗苦不堪言。
香港腳用藥有泡的、擦的及灑的,針對三種香港腳類型,用藥方式不對,可能引發細菌感染,也可能一再復發。
香港腳正式名詞為足癬,可分為水泡型、厚皮型、糜爛型等三種,厚皮型與水泡型常混合出現。
一般來說,厚皮型香港腳最適合浸泡式的殺黴菌藥粉、藥水,因為這類藥粉、藥水主成分為十一烯酸(Undecylenic acid)或水楊酸(salicylic acid),可溶解變厚的角質層,達到殺黴菌的作用。
最好使用溫水溶解藥粉來浸泡香港腳,以加速角質層軟化,使藥劑快速達到皮膚深層,浸泡時間隻要10至15分鐘左右即可,浸泡太久反而容易傷害皮膚正常組織。
糜爛型香港腳則不建議使用浸泡液,倘若趾縫間有潰爛傷口,浸泡液可能使傷口潰爛更加嚴重,甚至引發細菌感染。
殺黴菌噴劑使用方便,也是民眾經常選擇的治療方式。
這類噴劑多使用酒精溶解藥劑,滲透力強,缺點是酒精容易將皮膚上水分蒸發,對於已存在趾間潰爛的糜爛型香港腳來說,有時會讓傷口撕裂傷更嚴重,也不建議使用。
糜爛型香港腳較適用藥膏劑型,浸泡式及噴劑則適合水泡型與厚皮型的香港腳。
很多人治療香港腳有「斬草不除根,春風吹又生」的感覺,這是因為引起香港腳的黴菌利用孢子繁殖,如果孢子未開口生根發芽,一般藥物很難「達陣」。
另外,有些香港腳藥膏除了殺黴菌藥物外,還含有類固醇,可以快速止癢,因而造成病患錯覺,以為香港腳好了。
事實上皮膚生長周期為28天,香港腳用藥原則不是患處結痂、脫皮或不癢就可以馬上停藥,最好於症狀消除後,仍要用藥一至二周,才能完全防止黴菌作怪。
一般建議,香港腳用藥日夜有別,病患晚上可以擦藥膏或以浸泡方式治療,擦藥要由外而內繞圈塗抹;白天外出穿鞋前可用噴劑,同時可在鞋內灑上滑石粉,勿使用玉米粉或香粉,這些粉末易黏著,更會導緻鞋墊發黴,若使用含藥粉末則不可過多,次數切勿頻繁,以免藥物侵蝕足部,反易引起細菌感染。
居家時要穿拖鞋,勿打赤腳以免傳染給家人,日常外出準備2至3雙鞋子輪流穿,治療期間鞋墊最好換新。正確用藥才可治療香港腳,同時避免衍生不必要的皮膚感染。
【聯合報╱黃大晉/台南市開業藥師】 2008.07.19 02:26 am
得了香港腳要怎麼治療?
除了跑醫院外,衛生署立新竹醫院皮膚科主任黃瑞雲提供幾個小撇步。
如果自己到藥房買藥,她說,千萬不要買複方藥品,也就是不要買主治項目洋洋灑灑,包括香港腳、富貴手、溼疹等一大堆的,正確方向是買專治香港腳的藥膏,最多加上汗斑一項,因為這才是針對除黴菌的。
坊間價格從100元到500元的都有,如果不放心,可以在皮膚科門診時請醫生幫忙鑑定。
有人怕擦藥時傳染到手,拿棉花棒塗抹,黃瑞雲說:「不必啦!用手指就可以。」不然藥都被棉花棒吸收掉了,切記要用手指輕輕按摩,直到藥膏看不見為止,不能敷一層就了事。
完好好洗手就可以了。
更重要的是「勤快」兩字,勤快換鞋可免染患,就算染上了,勤快擦藥,不能間斷,且通常幾週後自己覺得痊癒了,但這時千萬別鬆懈,必須在看不見任何症狀之後,再擦藥至少兩星期,才有可能斷根。
通常必須連塗28天,才能達到完全消滅黴菌的效果。
遊夏
【2008/07/21 元氣周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