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片,是表達性藝術治療中容易引起案主興趣的媒材,也是在助人工作歷程中,建立「安全感對話」的一種方式。我想很多助人工作者跟我有一樣的感受,「牌卡」在助人歷程中,總是能加快關係的建立,以及提高案主的參與度;而我更是在大學階段中對於牌卡的使用,在同儕或案主的身上看見其獨特的魅力,這使我深深著迷於牌卡在助人歷程的特色與所能引發的效應。
我是從塔羅牌起手的。因為是基督徒的關係,我常跟我的案主或玩卡片的朋友提到一個重點,就是我和我的塔羅牌「不做占蔔」這件事!
還記得我第一次使用塔羅牌時,教會一位在家庭教育領域很有成就的大姊提醒我,塔羅牌是個嚴肅的工具,最好少碰為妙!然而,從小不斷跟生活爭地盤的我,早就有著「沒有絕對」的心態,也就是「沒有所謂的注定」,因此一般塔羅牌的占蔔性,對我而言反而不具吸引力;相反地,塔羅牌所反映生活常見的議題,以及令人驚呼感嘆的特質(在榮格的研究中稱之為同時性),是我想了解的。
於是,我走入了牌卡的世界。在一次偶然間,我看到了Una(周詠詩老師)的blog中提到了目前常用牌卡的三種解釋類型(請見學習牌卡金三角一文),此外,在Huck(黃士鈞老師)的「生涯卡與愛情卡使用手冊中」也提出牌卡分為「占蔔型」(如塔羅牌)、「投射型」(如OH卡)、「澄清型」(如生涯卡)三類。
在我的牌卡使用經驗中對這三類都不陌生,且我確實也都使用過這些卡片在自己與他人身上,使用的態度上因個人的諮商取向喜好上多偏好敘事成分為主,也就是我透過一小段牌義或直覺的說明,讓案主開啟接下來的話題。在我的經驗中,占蔔型的塔羅牌大概是大家最感興趣的卡片,也是最容易引起案主驚呼的牌組,人,有時候被引發同時性的時候,那種被猜中的感覺總是有種「好神」的感嘆吧!
OH卡跟阿寶卡,則是引發我們對事情的想像與延伸的好工具,在「發散性思考」的目的上有很好的引誘效果,圖像和簡單的字卡,說明的是自己無限廣闊的故事;而「聚焦用」的生涯卡、愛情卡則提升了個人在事情判斷上很好的澄清效果。因此,我常會隨著案主的需要,變換使用的牌卡,然而,在我接觸了高雄學諮中心的改變卡後,讓我多了一個新的發想:有沒有可能讓這三者合而為一呢?
由於我蠻常將改變卡用「抽牌」的方式使用(跟張麗鳳老師那時候來教學時候說的不一樣)除了對牌卡引發同時性的屢試不爽,也對於文字所產生的發想與牌卡因排列而使案主聚焦於解決的特質感到驚奇,由於過去去都是用塔羅牌來聚焦解決問題的方法(個人取向偏好的關係),這過程中,讓我發現了「排列」的驚奇效果(塔羅牌陣也是一種排列)!
在大二那一年接觸到了家族排列之後,讓我開始思考有關排列的意義與方式,也覺察到排列對主角所能產生的共鳴與同時性感受,也因此我將這個概念帶入了牌卡。
提到這麼多同時性,就不得不提榮格(Carl Jung)和原型(Archetype)這兩個概念,而在過去的塔羅牌使用經驗中,也發現了塔羅牌本身的「原型」,從此,開啟了我設計這套牌卡的初始。
2011/09/20,嘉義Bar聚,感謝嘉大行銷所的朋友們讓我對製作這份牌卡有了動力,其中一位朋友,因為解牌的關係,我覺得沒有很完整協助她的問題,也讓我思考多日,在一次思考的機會中,發現過去曾做過的筆記:關於塔羅牌原型的思考-成了製作這副牌卡的製作雛形與理論依據。
2011/09/24~2011/10/04,將過去四年的資料重整、匯排,將卡片定型,並繪製每一張卡片,過程中也不知道哪裡來的衝勁,原本預計要一個月完成的卡片,在每天每一筆、每一張卡片的成形過程中,加速了完成的腳步,十一天,我想這是我始料未及的!並且從最初的78張卡片,變成最後的108張牌卡,增加的文字部分,也更充實了牌卡的廣度與使用層面,短時間內這一切的改變,我想將這份智慧的榮耀歸與 神!是祂賜給我力量與智慧完成這副牌卡!
提了這麼多,這份牌卡的基本概念是結合原型與塔羅牌的概念,運用牌卡同時性和排列的特色,結合敘事與焦點的觀點,做出來的卡片,可呈現占蔔、投射、澄清的卡片特質,關於卡片的詳細描述與使用方式,未來將在這個部落格裡分享給大家,也歡迎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提供意見!
最後,因為這副牌卡沒有透過出版社出版,如果想訂購的朋友可填寫下列的牌卡訂購單,目前一組的訂價預定是1200元(每次訂購至少五套),價格部分可透過累積預購數量來降低,如果是急件也可另外註明,不然必須累積到一定數量才能出貨,訂購時也請確認是否有現貨。
另外,未來也會開放牌卡帶領體驗,也請有興趣的朋友多注意部落格及粉絲團動態。
牌卡訂購表單
[訂購單請點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